9月17日,中国知名智库学者高志凯教授在马尼拉论坛上抛出了一个“东经118度线”的主张:
1898年的《美西条约》,以及之后的《华盛顿条约》和《英美条约》,这些协议里明明白白写着,菲律宾的西部边界是在东经118度线以内。
要说更重要的,1946年菲律宾宣布独立时,他们的宪法也是老实巴交地沿用了这些条约所划定的领土范围。
高教授这个招数,就像是在用菲律宾自己承认的历史资料,为他们在南海问题上的强硬态度打了一记反击。
这还不是个例子,之前高教授跟印度媒体聊的时候,也提过类似的想法:印度总是用英国殖民时期划的线做国界,那要是中国按照恒河的历史和地理情况来划线,是不是更合理一些?
这回可真是巧了,一个观点刚好戳中了菲律宾和印度的痛点,让人觉得中国在外交上又玩出新花样了。
要知道,自从小马科斯接任菲总统之后,菲律宾在南海频繁出手,印度也在边境不停地调兵遣将,局势变得挺紧绷的。
高教授的这个观点,不像以前那样直接猛怼,而是把焦点转到了法律和历史的角度。
论坛里,许多国际观察员纷纷称赞“高得巧”,因为高志凯教授提出的“东经118度线”观点,带点“以彼之矛迎彼之盾”的感觉。
过去中国解决边界争端的时候,常常强调实际掌控权或者历史依据,有时候还会表现得挺坚决,稍微就让人觉得是在施加大国压力似的。
这次,高教授直接拿出菲律宾和西方国家签过的那些条约,像是在说:“你们自己曾经签过的协议,现在怎么反口不认了?”
这个招数,瞬间把争端从军事战场转到了法律和历史的话语权上,显得更合情合理,有理有据。
你得知道啊,现在菲律宾又跳脚强调南海的主权,但高教授拿出来的《美西条约》啥的,其实是菲律宾刚刚独立时打下的法律基础。
要是不是否认这些,那不就等于在摇自己建国的根基了吗?这种手法,可能说明中国在外交上更偏向“软刀子割肉”,不再单靠军舰巡航或者外交抗议,而是巧妙利用国际法和舆论环境,慢慢压力对方的立场。
我觉得中国这么干,可能是在向全世界暗示:边界问题不是谁吼得更响就算赢,而是得看那段历史到底怎么说。
等论坛一结束,菲律宾的一些学者私底下都说,觉得有点被动了,因为高教授的观点确实戳到了他们的痛点。毕竟,不能一边靠殖民条约来建立国家,一边又否认条约里的边界条款,对吧?
再深入点说,这种做法其实也暴露出了一个大问题:很多国家的边界纷争,根本上就是殖民时代遗留下来的烂摊子。
像印度和菲律宾这个样子,曾经被殖民者随意划的界线,现在反倒成了宝贝似的被他们自己供着。
现在中国也用类似的套路,像高教授对印度提的恒河划线论,就是在暗示:要是殖民者的划线能算数,那我们自家更悠久历史的线岂不是更有理?
这个招数可能让印度和菲律宾都睡不踏实,因为他们得重新思考自己的合法性来源。毕竟没人愿意被贴上“选择性继承历史”的标签。
从效果上来看,这种高级策略看起来不像军事演习那样会马上引发冲突,倒像是慢慢在温水里煮青蛙,逐步改变着国际社会的看法。
自2025年9月起,一些智库的报告指出,东南亚国家里对中国的同情声逐渐增多,主要因为这种“讲理”的做法更容易被人罢接受。
高志凯教授在马尼拉的发言,不仅针对菲律宾,背后其实还暗藏着对印度的“挤兑”。
还记得他之前接受印度媒体采访时说的话吗?大致意思就是:印度可以用英国殖民者划的线当作国界,中国凭啥不能用自己历史上的那条线?
这次在菲律宾的论坛上,高教授表面上只提了东经118度,但一提到印度,就能感觉到中国策略的连续性,他其实是在用同一套逻辑,来处理两个不同的边界纠纷。
印度和菲律宾的争端,一个在陆地,一个在海域,看上去像两个不同的事,但根子都在那段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问题上。现在中国又用这个套路,把两件事绑在一块说:你们都拿殖民历史做借口,那我也可以用更久远的历史来反击。
这种“捆绑策略”,难免有人觉得是在试图转移对方的焦点,让对方分心注意力分散。
举个例子,像印度最近在边境和中国较劲,压力挺大的,结果一听说中国在菲律宾那边也搞类似的动作,可能就会多想一层:是不是中国在整体谋划什么大局啊?
这样一来,印度和菲律宾都开始互相多心,觉得中国是在“转移注意力”搞点小动作,反倒让他们都不敢轻松下手。
眼下来看,印度在拉达克地区加兵,菲律宾在南海搞联合巡逻,都挺有火药味的。这个时候,中国换个玩法,可能是为了避免两线作战,如果硬碰硬的话,中方同时应对印菲,挺容易陷入被动局面。
不过,现在用法律和历史这套话题,一下子就能占据道德制高点。
高教授的话,没有直指谁,但让印菲都觉得自己有点“抱歉”了。
印度媒体最近评论指出,中国那种“文明式外交”方式,比起派军舰巡航来说,更让人头疼,因为它刺激了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神经,印度人自己也在争论,那条英国线到底算不算合法。
而且,中国这么干背后其实还有个深层次的目标:就是想重新塑造一下国际规则。
之前西方总喜欢拿“规则是为了维护秩序”来说事,可如今中国一脚踹过去,用他们的规则反打,有点让这些小国开始产生变化,态度也可能慢慢转变。
像东南亚一些国家本来担心中国太强硬,结果这次看到中国讲历史和法律,反倒觉得可以坐下来好好聊聊。
从长远来看,这可能帮助中国赢得更多伙伴,至少少些对立。不过,要是太过头,让别人觉得中国是在“翻旧账”,那就可能引发一些反弹,所以,中国还是坚持按照现行国际法律行事,同时结合历史事实来支持。
看2025年9月的局势发展,中国这一步走得还挺扎实的,印尼和菲律宾那边已经有点坐不住了,局势变得有点紧张。
中国这一套新战术,或许代表着未来更多依靠“巧取”而不是“猛攻”。
观察者网:2025-09-25 高志凯:我非得面对面跟菲律宾讲“高志凯东经118度线”的原因在哪儿?
辽宁配资平台叫什么名字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