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【信披】查看更多考评等级
2024年深铁集团由于万科业绩影响已确认了超百亿的投资亏损。
◎ 文 / 易天宇2025年8月6日,万科再获深铁集团16.81亿借款,这已是万科年内第9次向股东借款,累计已借243.69亿。年内,万科申请多笔股东借款,其借款条件也要优于市场惯例,大股东对万科的支持力度可见一斑,但同时此类贷款涉及的担保不足或成为隐患。
0
1
万物云股权质押贷款已近上限
万科或缺优质资产进行融资
从万科与深铁集团之间的关联交易看,最初万科主要通过出售项目,实现资金回笼,如2024年5月出售深圳超级总部,2025年1月转让红树湾项目49%收益权等。
自2025年春节,深铁集团开始全面接管万科,也为万科提供了多笔担保贷款。据万科公告披露,截止目前,万科共向深铁集团借款了9次,合计借款金额超240亿。从借款期限来看,9次借款中有8笔的股东借款期限为不超过三年,甚至经出借人同意还可进行展期。从借款利率来看,基本保持在2.34%,要远低于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1年期LPR。
最后,是担保或增信措施,前期股东借款的担保主要以万物云的股票作为质押物,质押率为70%(高于市场惯例),质押的万物云股票价值大约在122亿。据上市企业万物云公告披露,三次股权质押后,万科企业质押的股份占万物云已发行股本总额约55.80%,而万科企业总持有万物云已发行股本总额57.12%,意味着绝大多数的万物云股份已被质押,可进一步质押的股票所剩不多。
自2025年5月后,万科仍向深铁集团申请了多笔贷款,但条款中的担保要求未有明确指定抵押物,仅表示“深铁集团有权要求公司就本次借款提供担保措施。”2025年7月31日,深铁集团向万科提供不超过8.69亿元借款,其中抵质押资产包括投资性房地产、固定资产的不动产产权和非上市公司股权,此类资产难以向银行抵押借贷,尤其是非上市公司股权,对于出借人而言风险较大,从侧面或反映出万科已缺少优质资产来进行融资。
还需注意的是,2025年3月20日万科与深铁集团签署《不超过人民币8.9亿元借款合同》,原借款合同项下借款期限为60天,但该笔借款发生时未达到提交公司董事会审议及对外信息披露要求,而该笔贷款无任何担保安排。据悉,该笔贷款原到期日为2025年5月18日,而展期后的到期日被延长至2025年12月31日。
0
2
深铁集团自身受房地产拖累
债务置换转嫁市场风险
通过查阅深铁集团的债券年报,2024年底深铁集团持有货币资金209亿,而2025年万科向深铁集团申请的股东贷款就超240亿。预计深铁集团贷款给万科的资金来源除了自有资金之外,或还有银行授信额度以及深圳国资委的统筹支持等。2024年,深铁集团受彼时联营企业万科亏损影响(2024年万科净利润亏损487亿),确认了投资收益亏损121亿。
值得注意的是,深铁集团除了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及资源经营业务外,其自身也是半个房企,还有站城开发业务,同样受到房地产行业周期影响。2024年深铁集团站城开发实现营业收入79.17亿元,同比减少46.23%,收入占比37%;收入下滑主要是房地产周期性结转影响所致;站城开发业务毛利率同比减少2.43个百分点。与此同时,深铁集团2024年存货的账面价值同比增长12%至1035亿元,但同时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共201亿,2024年深铁集团净利润为亏损335亿。这一数值说明,深铁集团或存货积压,不少项目的可变现净值已低于账面价值。
7月15日万科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,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98.5亿,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76.1亿。万科给出的亏损理由是:1、房地产开发项目结算规模显著下降,毛利率仍处低位。2、结合行业、市场和经营环境变化,考虑到业务风险敞口升高,新增计提了资产减值。3、部分大宗资产交易和股权交易价格低于账面值。2025年万科的账面亏损预计仍将影响深铁集团的报表。
随着2025年万科向深铁集团申请多笔贷款,贷款用途均为用于偿还公司在公开市场发行的债券本金与利息,以及经深铁集团同意的指定借款利息。在7月15日的业绩预告中,万科提及“2027年之前已无境外公开债到期。”本质上,万科申请的股东借款就是债务置换,将快要到期的公开债替换成期限更久、成本更低的股东借款。与此同时,该置换也会将原本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转嫁到深铁集团上,加之深铁集团贷款抵押物或质量不高,且质押率高于一般市场条件,会进一步加深风险。
整体看来,2024年深铁集团由于万科业绩影响已确认了超百亿的投资亏损。据企查查数据显示,深铁集团由深圳国资委100%控股,而深圳国资委在房地产领域并不是第一次栽跟头。同样由深圳国资委100%控股的深圳人才安居,在恒大投资中损失惨重。恒大预计于2025年8月25日香港退市,而深圳人才安居是恒大第二大股东,持股7.05%(此前深圳人才安居以250亿替换山东高速230亿债务)。与此同时,华南城于2021年引入深圳国资背景的深圳特区建发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(29.28%,数据来源企查查),而华南城同样已进入清盘程序。万科作为房企上市“第一股”,其自身危机更有象征意义,影响了整体行业信心,国资救场本无可厚非,但同时也要兼顾到市场规律,防止国有资本损失。
排版:土木 ]article_adlist-->更多研报评司论企|计划提前偿还92亿港元银团贷款,龙湖底气何在?
政策动态 | 北京五环外解除限购,地方稳市场新政进入“高频输出”模式
2025年7月中国房地产企业品牌传播力TOP50排行榜
克而瑞研究中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
以上代表克而瑞研究中心团队观点,仅供参考
转载注明出处:克而瑞地产研究(cricyjzx)多谢配合
]article_adlist-->辽宁配资平台叫什么名字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